(siternd&"55tr"& rs.fields(ns).Name) = rs(ns).Value Next Rs.Close Application.UnLock() End If %> 学案: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_教材分析_中学政治网——国内第一家思想政治教学网站 |高中政治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网站|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教材分析 > 文章 当前位置: 教材分析 > 文章

学案: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时间:2020-12-0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人类社会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必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2.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特点

生产力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工具

石器

广泛使用金属工具

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

机器

3.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

地位和关系如何

产品如何分配

原始社会

共同占有

共同劳动,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主义

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

社会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实行按劳分配

(一) 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1.管理方式: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2.私有制确立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3.解体: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二)奴隶社会(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奴隶社会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2.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迈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

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2.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封建国家的最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1)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须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2.确立: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3.积极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经济危机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5.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6.剩余价值: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之一)

1)形成: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意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工人运动兴起(阶级条件)

1)三大工人运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3)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其中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2.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发现社会历史规律):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4.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5.创立标志:1848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6.《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1)《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十月革命

1)时间:1917年。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意义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上一篇: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干知识

下一篇:学案: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苏ICP备11050678  |   QQ:1174499044 |QQ群 33508802  |  地址: 中国 江苏 |中学政治网编辑部 | 主编:大魏老师  |  电话:83579111  |  
Copyright © 2024 中学政治网站 仅供www.zxzz.net/交流学习 OK文库 Powered by ZXZZ.NET